大约在八千五百年前,齐鲁大地上逐渐孕育了东夷这个古老的民族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东夷族群的势力迅速扩展炒股杠杆网站,尤其是在大汶口文化兴盛的时期,东夷的势力达到了鼎盛。东夷的领土从海滨延伸至北方的渤海,西至中原,南至江淮,成为上古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之一。
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,最为显赫且历史传承久远的族群莫过于“嬴族”。根据史书的记载,嬴族的根基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,并且延续了夏、商、周三代,直到秦朝二世,足足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这一长久的传承,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,嬴族的历史几乎跨越了整个上古时代。
据史书记载,帝舜时期,伯益因为善于驯养鸟兽而获得了“嬴”这个姓氏。伯益的技能让他在舜帝眼中颇为得宠,舜帝便将“嬴”姓赐予了他。宋代的郑樵在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中提到,伯益得姓的原因是因为他居住的地方与“嬴”字相关,而不单单是舜帝的赐姓。从某种角度讲,无论是赐姓还是地名得姓,嬴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这段历史时期,而伯益则是第一个得到“嬴”姓的人。
展开剩余77%随着时间的推移,伯益不仅在舜帝朝担任重要官职,还辅佐大禹治水,立下赫赫战功。史书中还有一段记载提到,伯益参与了与三苗的战争。现代考古发现,在安徽蚌埠的“禹会村遗址”中,可能就是史书中提到的“涂山之会”,即大禹与伯益率领的东夷军会师后共同攻打三苗的历史事件。若是如此,大禹与伯益或许曾结成政治联盟,推动了大禹最终继位的进程。关于大禹继位的背景,历史上确实存在各种阴谋论,但我们不妨留待后续考证。
大禹去世后,最初选择了皋陶作为继承人。然而,皋陶早逝,随后大禹便将继承人的重任交给了伯益。禅位于伯益之后,伯益成为了新的领导者。大禹与伯益之间的关系更显深厚,这或许并非仅仅是情谊,而是更深层次的政治交易。大禹将帝位禅让给伯益,可能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。
然而,夏启代表的夏族并不希望伯益继位,最终夏启驱逐了伯益,建立了夏朝。关于这段权力交替的历史,战国策中记载了一种阴谋论:即夏启与支持派共同联合,成功夺取了伯益的权力。无论真假,历史的转折依然在这里发生,夏朝取代了嬴族的地位。随着夏朝的建立,伯益未能如愿登上帝位,而是成为了一个历史的边缘人物。
接下来的几百年,商朝逐渐崛起。尽管商族起源于北方,向南逐步扩展,最后接近夏都二里头,但他们与东夷,尤其是与嬴族的关系错综复杂。商朝中期,商族与东夷之间的矛盾愈加明显,甲骨文中记载了武丁的妃子妇好曾亲自带兵攻打东夷。而在纣王时期,商朝为了攻打东夷而引发了周人崛起的机会,纣王的失败最终也为周朝的崛起铺平了道路。
然而,商族与嬴族的关系始终较好。特别是在商朝晚期,嬴族成为了商朝的忠实盟友。甲骨文中多次提到商朝与嬴族之间的合作,如在乙丑年商朝下令在嬴地开垦田地,这表明商朝与嬴族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。随着周朝的建立,嬴族的角色再次发生变化。周武王去世后,周朝的王位继承问题引发了叛乱,而嬴族也参与了这一历史事件。
周朝时期,嬴族的后代建立了多个国家,包括赵国、秦国等,这些国家在后来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特别是赵国,在战国时期与秦国并肩,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。而秦国,凭借着嬴族的血脉和商鞅变法的推动,最终在秦始皇的领导下统一了中国,建立了秦朝。
然而,秦朝的短命也为嬴族的灭亡铺平了道路。秦二世而亡,嬴族也随之消散。由于秦朝的恶名,嬴族的后代在战乱中四散逃亡,许多嬴姓人改姓避祸,导致这一姓氏的后代数量大幅减少。今天,嬴姓已经十分稀少,主要分布在江苏、山东、四川等地,至今仅有万余人。
虽然嬴姓日渐稀少,但嬴族的后裔仍然延续着许多其他姓氏炒股杠杆网站,包括赵、黄、梁、徐等,这些姓氏至今在中国广泛存在。嬴族虽然灭亡,但他们的文化和影响力,仍然通过这些后裔的传承,默默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益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